偌大的工厂只有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不知疲倦的忙碌着,仅有的几名工人在控制室内气定神闲的盯着大屏幕,看着刚投入生产的玉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工人出身、见证石棉工业转型升级的县人大代表邓首权由衷的感叹:“跟以前大不同,大不同咧!连磨个‘石头’都这么自动智能,石棉的工业发展真的快啊……”作为每年集中视察的“套餐”之一,近期,石棉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集中视察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让人大代表近距离感受智能化引领工业创新发展的“石棉实践”,感受石棉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的决心和气魄。
▲视察组到四川玉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查看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久久为功持续督,园区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10余年前,石棉竹马工业园区和小水工业园区零散分布着几十家电炉锌、碳化硅等高耗能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排放不达标,周边群众怨气很大,要求“关停并转”的呼声不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全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石棉县人大常委会全力助推全县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成立调研组,深入园区和企业调研,外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积极汇集民意,通过代表“发声”传递民意,形成多篇有关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载能产业、产业向园区集中的调研报告。同时,还将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园区发展元素保障等列入年度监督议题,常委会班子成员直接联系项目和企业,将典型代表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开展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企业环保整改集中视察,疏导群众情绪,坚定信心,架起社会和政府良性互动的“桥梁”。
当前,石棉县结合电力、碳酸钙、产业基础等优势,瞄准打造以碳酸钙为主的新材料100亿产业园区发展目标,精心绘制“产业树”,以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为抓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对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向产业园相对集聚推动布局方式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碳酸钙等新材料企业,彻底消除了“低散乱”,园区面貌取得翻天覆地变化。未来,石棉县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禀赋、扎实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力求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
延链补链,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石棉县着力构建“1+3”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引进4个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和将园区废料“吃干榨尽”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及无害化处置项目,这些项目就是为了延链、补链、强链、建链而引进的。“这两年的签约项目多了‘绿色智造’,这些项目犹如折射石棉县工业发展的镜子,展示出石棉县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愿景。”石棉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到。
说到企业转型升级,市四届人大代表四川锌锗公司负责人李卫东打开了话匣子:“几年前,我们企业还是以锌锭加工为主的初级制造企业,这些年,县上指导支持四环发展壮大,推进高含锗物料综合回收利用、电锌废渣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大力发展碳酸钙下游产品,推动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同样,市三届人大代表张弘回忆起当年蓝天化工环保整改时也深有感触,他说:“2016年,县人大常委会督办企业环保设施整改,说实话,当时企业效益很一般,资金不充裕,再加上环保要求也不是很严,我当时是真的没有技改的动力,如今看来,不得不佩服县委、县政府的前瞻,不得不感谢县人大常委会和代表的持续督促,当前企业订单供不应求,今年又延链补链,引进了四五家上下游企业。”
建言献计,再谋石棉工业腾飞新气象
看到石棉工业转型后的新气象,代表们感触颇深,认为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应由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达到科技创新能力强、资源利用绩效好、产值税收贡献大、产品盈利能力高和环境影响代价小等五大目标。
就如何转型升级,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出了“人大建议”:一是尽快探明“家底”,科学设置碳酸钙矿权,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本地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实力。二是筑巢引凤,完善配套,招大引大,做到“五通一平”,通过科技创新进行产品研发,开展产业链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三是以“机器换人”和“互联网+”推动工艺装备转型升级,利用信息技术,对碳酸钙传统工艺进行改造提升。四是以政策倒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按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石棉人大 罗云、李享)